理論網按:富潤控股集團的前身是國營諸暨針織廠,創建于1982年。自1992年公司先后合并了國營諸暨酒廠、國營諸暨毛紡織廠、國營諸暨絹紡織廠、諸暨市商業(集團)公司及所屬l6家商貿公司、國營諸暨化肥廠等22家國有企業和二輕大集體企業諸暨紡織總廠。1997年6月4日,諸暨第一家上市公司——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去年,富潤控股集團參與投資出品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1》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該劇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理想信仰,榮獲中國電視劇第28屆“飛天獎”一等獎。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林中親手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光盤送給習近平同志。目前,正在籌拍中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已被列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十部重點獻禮片之一。
記者:從21年前瀕臨倒閉的國營諸暨針織廠,到今天擁有50家子公司、分公司、合資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合作制的托拉斯企業——富潤控股集團。富潤模式在民營經濟十分發達的浙江似乎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請您談談富潤集團改革、改制的發展路徑。
趙林中:我自1986年服從組織安排,從諸暨縣委辦公室到國營諸暨針織廠工作,沒想到這里會是我奮斗一輩子的地方。那時的針織廠,已到了十分困難的邊緣,職工的工資是用產品抵的,諸暨大街上到處可見擺攤推銷產品的針織廠工人。從農村聯產承包受到啟發,我們開始搞承包制,而且獲得了初步成功,丟掉了虧損的帽子。由此,針織廠走上了改革發展的道路。
1989年,針織廠以存量資產嫁接投資,與香港富春公司合資成立了富潤針織有限公司。“富潤”的名字由此而來。1993年8月國營諸暨針織廠更名為浙江針織廠;1994年5月,以浙江針織廠為主發起人,聯合諸暨市電力實業公司等單位,組建設立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組建浙江富潤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10月,兼并商業后更名為浙江富潤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12月,更名為富潤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12月,更名為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6月4日,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推行內部改革的同時,在諸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對諸暨市的國有企業實施兼并重組。1992年兼并國營諸暨酒廠,1994年兼并國營諸暨毛紡織廠,1995年兼并諸暨紡織總廠,1996年兼并國營諸暨絹紡織廠,1997年兼并諸暨市商業集團及其下屬16家公司,2003年兼并國營諸暨化肥廠,2004年購并安徽六安化肥廠。共承接債務9.2億元,接收職工9450人。
富潤集團的產權制度改革始于1992年,我們實施介于承包制和股份制之間的技改募股模式,而后在部分廠推開。2003年,按照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精神,對下屬企業采取“母體不變、團隊增量參股設立子公司、出資不少于20%,期權配套”的辦法,建立“新體制”,經營體制與機制得到有效改善,管理團隊參股新增資金3000余萬元,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我們按照“統一政策,分類實施,分步推進”的改制原則和“先身份置換、后產權置換”、“先商業、后工業、再集團”的改制進程,完成了商業企業改制。2011年12月,富潤控股集團已由國有獨資企業,變為市國資辦持19%、由管理團隊和職工共同組建的惠風公司持股81%的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國有企業改制之后,國有的股份比例減少,過去國有企業的黨組織、工會、團委等是不是都削弱了呢?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重要呢?
趙林中:完成改制以后,我們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主體,必須立足于富潤的實際,以前瞻性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確立更高的目標和追求,以產業報國的使命感,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實現自我超越。要繼續為社會作貢獻,繼續要有社會責任感。集團改制啟動之初,我們就明確提出,不管牌子怎么換,體制怎么改,內部機制怎么變,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力不能削弱,依靠工會和職工辦企業、民主管理的思想不能變,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弱化,國有企業的傳統優勢不能丟棄。我們要繼續發揚和傳承富潤多年來在實踐中積淀起來的文化和理念。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好的理念可以貫穿到企業永久,可轉化為生產力。只要我們堅持、堅守、積累、自信、坦誠,以誠相待,與人為善,穩中求進,順勢而為,這些將會是我們最大的資產。今天的富潤集團不但是典型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而且享有較高的社會美譽度。
改制后,集團仍然保留了國有股份,集團序列有32家企業還含有國有成分,多的19%,最少的1.94%。因此,我們繼續提倡“忠誠于黨的事業,忠誠于國有資產,忠誠于富潤的事業,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正,艱苦勤奮”的準則。過去我們講:雖然不是老板,但要像老板一樣管理好國有企業。現在從一定程度上講可以稱老板,但不能像貶義意味的老板那樣,唯利是圖,拜金主義。改制后哪些要轉變,哪些不能變,要基本明白。小事糊涂點可以,思路、路線、方針不能糊涂。
記者:富潤集團改制之后,您是如何實現股份制公司的規范管理,如何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
趙林中:改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增強企業實力,改善職工生活,保持穩定,都離不開發展。集團雖然完成了改制,但改革的任務依然存在,負債率仍然很高,改革永無止境。適應集團產權制度改革的實際,我們要優化機制,提升管理,提高運行水平。要統觀全局,從整體上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做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
制度之于公司就像規矩之于方圓,就是企業的法津。沒有制度要建立制度,出現漏洞要修訂完善制度,確定了制度就要以制度為準繩,誰也不能無視制度,誰也不能隨意廢止制度。如同貨幣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帶來實質的增值和享受一樣,只要真正執行下去,制度就能給企業帶來效益。我們提倡決策程序化、組織系統化、業務流程化、管理行為標準化、績效考核盡可能量化。說到企業決策規范化、程序化,有個公式叫“99=1”,即99次決策正確,如果有1次失誤,就有可能萬劫不復。只有規范,才會有生命力。
改制之后,產權多元化了,解決了出資人到位的問題,但面對的股東亦即出資人也更多了,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母子公司管理關系指引》等規章,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物盡天擇,適者生存”,形勢逼人,不進則退,不進步就要被自己所淘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沒有什么東西是必須擁有的。如果你想走得快,那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那就一起走。我們可以無視自己,但不能無視法律、規范。
記者:據了解,富潤集團較早地進入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對于富潤來說是個相對陌生的行業,富潤在這方面的效益如何?另外,請您結合文化產業談談富潤集團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
趙林中:富潤集團2010年參股長城影視集團,長城影視是第一股東,富潤集團是第二股東。我們也是從此開始生產文化產品的。現在總投資30個億達的影視基地也落戶在諸暨。文化產品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投入文化產品,產品出來產生社會效應,鼓勵人、激勵人,文化產品,首先要有人來看,閱讀和收視率要高,如果沒有人看,自娛自樂是沒用的。
富潤的文化,包括管理的機制、體制,這是一個大文化。我在九屆全國人大的會議上的一次發言說,改革開放新時期,企業文化光用毛澤東的思想不行,光有鄧小平理論也不夠完善,我們企業的文化應該是毛澤東加鄧小平。這時,參加我們小組討論的曾慶紅同志說:“林中同志你等一等,我建議你,建議你要加上‘三個代表’,這樣就全了”。曾慶紅同志說的好,這就是一個大的文化,是大政方針。因此,我認為,做企業文化既要吸收西方的精華,東方文化優良的東西也不能丟,同時要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富潤集團的核心文化是8個字:創新、包容、奮發、進取。我們一直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現在研究轉向了投資文化產業,并且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了發展文化產業,我們組建了浙江長城影視集團,去年我們推出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大型文獻紀錄片,向建黨90年獻禮,被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榮獲中國電視劇第28屆“飛天獎”一等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非常明顯。今年,我們繼續推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系列,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記者:您在各種場合一再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做永久、本分、和諧的企業”,穩中求進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戰略部署。請您談談“永久”和“本分”的具體內涵。
趙林中:從2004年開始,我們每年的年終總結報告中都會出現“穩中求進”四個字,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的也是穩中求進,“穩”是前進的基礎,“進”是發展的方向,穩中求進已經成為我們企業改革、發展的主基調。
當全社會從實業轉向投資、產業空心化的時候,我們堅守主業,還實施轉型升級;當很多企業立志做大做強的時候,我們提出做優做強,因為規模大小并不是衡量企業成功的標準;當全國上下都在提又快又好的時候,我們說,不妨又好又慢,因為速度快慢也不是評判企業成果的尺度。一味求快,有時靈魂也會跟不上。這有點如“啤酒理論”。故我想我們富潤應該用自己的步調慢慢向前走,在一個崇高的目標的支持下,不停地走,即使慢,只要不后退,只要少走彎路,也一定會到達目的地。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早些年,大家都急不可耐,急著趕路,急著生財,急著過上好日子,越急就越不自信。終于有一天,大家信起自己了。于是慢下來,走一程,思量一程,好多的急,都在“走路”中明白了,原來慢慢地走也是好的,“慢”不等于“停”,很多事是不能急的,欲速則不達嘛。把快的腳步放慢一些,走走,理理,思量思量,想一些該想的事。甚至像列寧說的,退一步,進兩步。那是怎樣的一種從容啊!
富潤是一個特殊的企業,我們必須“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選擇自己可能會獲勝的方向,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不要去賭,不能碰運氣。要說運氣,大概就是機會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要平和、舒緩、理性地打造財富,保證不犯大錯誤。改制了,我們不能因為監管體系改變了就產生隨意性,相反更應“頭要冷,心要熱,勁要足,識事務,做該做能做且可以做好的事”,老老實實打造永久、本分、和諧的企業。
現在做企業難,但我們必須堅守,必須以平常、平和、豁達、包容、坦蕩的心態面對。現在這個社會錢少的不輕松,錢多的也不輕松,每個人都似乎有點生活得慌里慌張的。但不能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有那么多的兩難問題、雙重矛盾,我們便消極悲觀,生活中從來都不全是黑暗,人間一直有暖色。在此,以美國詩人霍爾姆斯的詩《不管怎樣,還是應該》中的最后兩句與大家共勉:
你多年建樹的業績可能毀于一旦;
但是不管怎樣,還是應該去努力建樹。
獻出你的全部才華去造福于人類,可能會使你身陷困境;
但是不管怎樣,還是應該向人類獻出你的才華。
(來源:理論網,作者: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