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中同志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領導經濟學博士研修班座談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座談會。下面我就拋磚引玉談點自己的認識,求得請教,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形勢怎么走
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專家形容為“水落石出”: 貨幣供應緊張了,經濟增長減速了,債務危機就來了。實際上,我國經濟增長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于下行的狀態。去年第一季度增長速度是9.7%,第二季度掉到了9.5%,第三季度掉到了9.2%,第四季度是8.9%,今年第一季度是8.1%,第二季度7.6%,已經低于8%,表明下行風險在不斷加大。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都喊“狼來了”,而這次是狼真的來了。我感覺,這次經濟下行會比2008年困難更大、時間更長,高速增長將成過去時,平穩增長會成常態化。而即使保持年5%的增長,中國的機會還很大,15年內可趕上美國。增長速度慢一點,大家都空一點點,國民健康好一點點,環境壓力輕一點點,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所以,要為增長速度回歸理性感到高興。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保持8%以上速度狂奔,環境、資源、國民健康都難以支撐,后果會非常嚴重。所以不要為危機感到沮喪,不要把自己的機會變成別人的機會,把別人的危機變成自己的危機。
二、企業怎么辦
面對復雜迷離的經濟形勢,企業該怎么辦?我們富潤控股集團在半年度工作總結會議時提出,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要“頭要冷,心要熱,勁要足,步要準”, 做該做、能做且做得好的事,強調“穩中求進,順勢而為;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頭要冷,心要熱”是我們2008年下半年就提出的,“勁要足”是溫家寶總理提議加上去的,“步要準”是最近我們諸暨市委擴大會議提出的。面對社會轉型,面對宏觀調控,企業要調整好心態,做好過冬準備,對市場抱敬畏之心。要堅守底線,堅守主業,實實在在按照市場規律做。當前社會心理都比較浮躁,迷信“新興產業”,迷信“高新技術”,然而不少所謂的“新興”、“高新”,結果卻是讓人“高興”不起來。企業需要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作為企業工作者,最根本是把企業搞好,做規范透明誠信公司,成為正面、積極的社會推動力量,服務市場、服務客戶、服務員工、服務社會,當好“孫子”。
三、政府怎么做
我們諸暨是民營經濟大市,和其它地區的民營經濟一樣,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融資難”和“投資難”。為化解“融資難”,今年兩會錢書記指示我提出建議,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打破金融壟斷,合理引導民間資本,鼓勵回歸實體經濟。現在中央把溫州作為金融改革的實驗區,從幾個月的工作看,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對這項試點工作還是積極的。但總的感覺,改革方案還是過于保守,在制度層面沒有重大突破,原則性表述多而實質內容少。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沒有破題,改革突破性大打折扣。所謂實驗,應該是大膽嘗試、允許失敗。金融改革要落到實處,不但要開放,更要放開。改革與開放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但目前處理兩者關系時,更重要的是以開放促改革,我們現有某些領域管得太多太死,改革的政策總是落不了地,經常發現“大門開了小門沒開”,必須進一步放開。
對“投資難”問題,近來政府密集出臺民間投資的“扶持“舉措,新36條配套細則紛紛落地,但給人感覺是“雷聲大,雨點小”。仔細去看,不少細則要么操作起來極為困難,要么就是毫無新意,缺乏實質性的內容,與預期相去甚遠。這種形式主義的細則,必然掣肘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和沖動。民間資本要進入壟斷領域需要營造公平和規范的市場環境,一些央企或國企在壟斷領域占據了大量資源與政策優勢,除非政府在民資進入時給予政策優惠,否則很難展開公平競爭。政府應該為民間資本創造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用平等打破民間資本“玻璃門”。凡是民營企業可以做的,就讓民營企業做;凡是民營企業不能做的,才讓國有企業去做。
除了“融資難”和“投資難”,還有一個問題是“稅負重”。這幾年越喊減稅越是增稅,國富民窮的現象趨重。就從所得稅來說,一方面民營企業的自然人股東重復納稅現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落不到實處。此外,為了完成稅收指標,“企業賠錢也要上稅”的現象比比皆是。成本不斷上升,稅收負擔不減,企業的日子艱難可想而知。對稅收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尤其對企業進行大規模減稅已勢在必行,不然解決貧富差距只是一個承諾而已。國家統計局本月15日發布報告說,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我們不能忽略民眾對幸福生活的體驗。我們要國富,更要水漲船高的可感覺的民富。今年兩會期間,我和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參加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節目時,都說對稅收應放水養魚,千萬不能竭澤而漁。今年減稅8000億,明后年就可能增收1.6萬億,不然今年多收8000億,明年可能有的企業就會顆粒無收。越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越要處理好稅收和稅源的關系。今天不付出成本,未來就可能付出代價。
各位領導,1992年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年“摸著石頭”一路走來。這20年來中國所發生的一切,是任何計劃都計劃不出來的。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公共服務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未來的中國需要在下滑中求穩,在改革中求進。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書評:無論2012年是否成為世界末日,一場波及全球的危機正在影響我們,每一個角落都醞釀著躁動。或許我們終將成為失落的一代,但在霜葉飄零的時候,我們專心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或許仍將守得屬于自己的“一個角落的繁華”。
謝謝大家!